您好!欢迎访问163学历提升网!

成人高考高中起点《语文》考试题型

【导语】你起不来的早晨有人能起, 你吃不了的苦有人能吃, 总有人要赢为什么不能是你? 你要悄悄努力,然后惊艳所有人,花若盛开,蝴蝶自来,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,总有一天会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。

   成人高考高中起点《语文》考试题型

  原有题型中填空题占10分,简答题占20分,合计30分。新大纲题型缩减后,这30分的分配情况如下:选择题增加5分,由原先的15分增为20分,分析题增加25分;由原先的35分增至60分。词语解释和翻译题则保持原有各10分不变。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?

  原有的填空题,10分中通常有4分是考核指定诗词的背诵,出题方式是给上句(或下句)填出下句(或上句),其余6分大多是填写与课文有关的人名、作品名、事物名、概念、名句等。原有的简答题,大多在大纲告知的课文知识要点中有所提示,甚至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。以2002年修订的大纲样卷为例, 5道简答题如下:

  41.庄子《秋水》(节选)一文中,对河景和海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?

  42.在《论学问》中,培根认为“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、装饰和增长才识”,请说明“娱乐”和“增饰”的含义分别是什么?

  43.在侯方域《马伶传》一文中,马伶学艺的故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?

  44.徐志摩《再别康桥》一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?

  45.在莫泊桑《米龙老爹》中,开头部分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?

  而在相关课文的知识要点中,《秋水》有“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阐明观点的写法”,已提示对寓言性的河景和海景的关注;《论学问》说:理解本文阐述的两个问题:一是治学的目的,一是治学的方法。“娱乐”和“增饰”正属于“治学的目的”;《米龙老爹》有“理解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笔法叙事的作用”,指的就是“开头部分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描写”。至于《马伶传》的知识要点,在“写作意图”和“借鉴意义”中已明确告知两方面的启示,一是要不怕吃苦,精益求精,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。二是必须深入生活,在生活中学习;《再别康桥》的知识要点中也明确指明:“理解本诗所表现出的音乐美、建筑美和绘画美。”这就正是本诗形式美的三个方面。

  由此可见,以往的填空和简答题,以“死”知识为主,考的主要是机械性记忆的内容,现在予以删除,反映出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和对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现实需求,强调的是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,这就对未来的应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针对新题型中予以保留而且增加了分值的选择题和分析题,我们在复习时应有以下认识:

  一、选择题主要考核与课文阅读有关的各种文化常识,既包括大纲“复试考试内容”中提示的作家作品知识、文体知识、写作知识,也包括与各篇课文(尤其是重点课文)相关的背景、人物、课文体裁、出处、作者情况、学术流派等等。对这些基础性知识的掌握,不仅要求全面广博,更要明晰准确,甚至细致入微。这样才能排除选择题型中故意设置的干扰性障碍,找出正确的答案。例如新样题选择题的第6题是这样的:

  下列作品中,属于人物传记的是

  A.柳宗元《种树郭囊驼传》

  B.侯方域《马伶传》

  C.《战国策。冯谖客盂尝君》

  C.韩愈《张中丞传后叙》

  四个选项中,D是传记的后叙,显然不是传记,是容易剔除的。那么其余三个呢?这时我们应当知道,C虽然记载了冯谖的事迹,但《战国策》是国别体史书,不是传记体裁;A中的郭橐驼是虚构人物,而非真实的历史人物,所以此篇具有寓言性的特点,正确答案是B。

  二、分析题都是根据给出的某段文字,从几个方面提出问题,考核的重点是综合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例如新样卷分析题第(五):

  阅读《李氏将伐颛臾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46-48小题。

  冉有曰:“夫子欲之,吾二臣皆不欲也。”孔子曰:“求!”周任有言曰:“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’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?且尔言过矣,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与?”

  46.在这段文字中,孔子引用周任的话表达了什么现点?周任的话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论据?

  47.“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”的双重寓意是什么?

  48.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?

  这些问题涉及到文字内容、议论文的论据、比喻句的理解、比喻、反诘等修辞手法的总结,如果没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,没有相应的分析能力,是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的。这就提示我们,如果想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,尤其是在占有60分的分析题中取得高分,就不能再心存任何侥幸,更不能赌宝押题,一定要扎扎实实地阅读课文,对于各课中的重点文字,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分析并理解。而且在寻求正确答案的过程中,不能只满足于知其然,还一定要知其所以然。知其然,只是知识的掌握,知其所以然,才是能力的提高。有了相应的能力后,即便某段文字不很熟悉,也能做出正确或至少是接近正确的分析判断,就不至于答非所问。特别是新大纲在“试题材料来源比例”中已明确告知,今明两年的大学语文入学试题中,将会有10%的试题材料出自“纲外篇目”,亦即大纲中没有指定、也不知从何复习的内容,在这种情况下,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